气胸是常见急症之一,对于胸外科医生来说,明确气胸程度是是否需要有创介入依据,外科学教科书上提到气胸压缩35%以上需要胸腔闭式引流。大多数胸外科医师,看到胸片都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出具体压缩百分之几可就有点难度了。下面,笔者给大家梳理一下气胸在胸片上的不同计算方式,让你看胸片比放射科还专业,带你装X带你飞。
起飞,首选罗列以下几种气胸范围估算方法(整理自网络资料):
Kircher法
以椎骨横突外侧缘至胸壁内侧为整个肺野。
肺野压缩1/4时,肺组织压缩约35%;
肺野压缩1/3时,肺组织压缩约50%;
肺野压缩1/2时,肺组织压缩约65%;
肺野压缩2/3时,肺组织压缩约80%;
肺野压缩至肺门,肺组织压缩约98%;
少量气胸位于上肺野,肺组织压缩约15%。
四等分法
仍以椎骨横突外侧缘至胸壁内侧为整个肺野。
四等分以上范围,压缩1/4时,肺组织压缩50%;压缩1/2时,肺组织压缩75%,压缩3/4时,肺组织压缩94%。
四度法
1度:新月形气体位于肺尖和上肺野外带,肺尖部发线不低于锁骨上线。
2度:发线影位于肺野中外1/3处。肺尖低于锁骨下缘。
3度:无肺纹理区达1/3至2/3部分。
4度:超过3度,无肺纹理区超过肺野2/3以上。
五分法
将肺野分为5等份,每一份约为20%(如下图)
接下来重点介绍几种较精确计算方式:
面积法
如下图所示,计算公式为:
体积法
如下图所示,肺位于密闭的胸膜腔内,类似圆锥形,根据割补法,可以把一侧肺看成近似半个圆柱体结构,体积近似为πR2H/2,且通过CT测量计算的体积与此公式近似。
三线法
三线法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医生James于80年代基于放射气体容积测定提出,根据X-Ray胸片,其计算方式如下图。90年代,英国医生Collins采用此法与CT实测体积进行回归计算得出一计算公式,但其所用X线机器与国内采用的机器球管距离不同,因此,此公式并不适合国内使用。
在年,医院呼吸科李庆云主任团队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在体积法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得出气胸压缩程度的“瑞金公式”:Y(压缩程度%)=2.2+[3.65*(A+B+C)]。见下图。
总结
气胸程度计算发展过程也是医学设备、医学技术、医学理论进步的过程。Kircher面积法是在50年代提出的,但当时只有胸片,二维信息在计算准确性上还有一定局限性。到了80年代,利用三维体积法计算方法开始出现,估算体积的方式也有不同,例如:水中气球膨胀模型及放射性气体容积测定法等。到了90年代后,CT的普及使得体积的计算更加准确,三线法就是基于CT实测体积值计算得来,因此,三线法“瑞金公式”较其他方法更加准确,且简便易行。回到开头,胸外科气胸有创介入指证为35%,根据“瑞金公式”精确计算为:A+B+C=9cm;而采用Kircher法估算为:肺野压缩1/4。
监制:张勇杨秀梅
主编:杨秀梅
编辑:白晓钰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