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服是一顿饭服用一次,还是一天服用一次?”“从药店给孩子买的消炎药,服用计量还要根据体重换算,和成人一样服用可以吗?”“高血压多年需要长期服药,饭前饭后分开吃的药,一起服用会如何?”…… 复杂的用药量,难懂的用药说明,不同的用药时间,这一道道关卡成为摆在患者面前的“麻烦”。吃少了是不是就没了功效?不按时间用药会不会有负面效果?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马虎不得的服药量平日里,患者针对的用药难题,主要是药店能买来的非处方药物,这类药物患者可以直接选择购买。没了医生的指导,药品说明书就成了服用药物的唯一指导,而生涩难懂的说明书,使得很多患者容易出现药物误用、剂量用错、药物副作用的忽视及无视禁忌等情况,从而给用药者带来难以预测的损害。例如顿服,有的人认为是一顿饭服用一次,实则为一次性服用。如“一日2片顿服”,表示一天的用药量2片一次服下。
医院药学部主管医师郑磊介绍,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例如,常用的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片,尽管长期服用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部分患者可放心服用,但对于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是禁用的,因其可加重病情,选择药物时就应该多加注意。
“患者服药剂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遵医嘱或按照药品说明书即可,不管是增加或是减少服药剂量都是不对的,多服可能中毒,少服会贻误病情,还会产生耐药性,小儿用药方式更是如此,区别于成人不可一并对待。”郑磊介绍,有些人因为忙或记性不好忘了吃药,下一次把两次药干脆并为一次服用,这也是不可取的,两次药物并为一次服用会导致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这时疗效不再增加,不良反应反而增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药品的用量是按照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的,例如儿童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克洛颗粒,说明书提到“小儿按体重一日20-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不超1g。”简短的一句话中,涉及到单位换算,涉及到分量等问题,有些家长就容易犯迷糊。郑磊以一位体重15kg的儿童举例,家长可计算出一日总剂量为-mg,每次-mg,一日3次。如果剂量单位不一致,须按照1g=0mg,1mg=0ug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另外,还有的药物以体表面积作为药品服用量的比对。针对于此,郑磊解释,患者可以根据体重计算体表面积,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1=体表现积(平方米);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看重时辰的服药时间“我得糖尿病2年时间了,一直吃着降糖药,为什么昨天晚饭后测血糖高达12.5?”看到血糖仪上前所未有的数字,患者张先生慌了神。一直药物控制,为什么还会不降反升?仔细了解后才得知,张先生每天早上就把一天的药量一同服下,原本饭前饭后有别的用药时间,在他这倒是少了这个“麻烦”,换来的却是居高不下的血糖。
医院药学部张玉娟介绍,遵从用药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服用时间主要是指以下时间:
空腹服用:一般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有些药物因为食物可显著减少其吸收,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比如卡托普利片,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因此宜在进餐前1小时服用。
清晨服用:早上服(早餐前或早餐后),这个时候服用的药物多是由于清晨时疾病症状比较明显,需要此时控制达到最佳的疗效,如早上醒来血压开始上升,可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一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饭前服用:饭前15-60分钟服用,由于药物需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进入人体,为避免肠胃受到更多刺激、或为加快药物的吸收,故有些药物须饭前服用为最好,如止泻药蒙脱石散。
饭时服用:进餐少许后服药,药服完后可继续用餐,某些药物因其可遭到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或于餐时服用更利于吸收,故采用饭时服用的方式,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
饭后服用:饭后15-30分钟服用,有些药物因其刺激性较强,而餐后服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刺激(如阿司匹林、多西环素);或餐后服用可利于要好的吸收(如维生素类、氢氯噻嗪片等),而采用饭后服用的方式。
睡前服用:睡前15-30分钟服用,某些药物因服用后可产生嗜睡(如抗过敏药、催眠药);或服用后药效作用缓慢的(如调节血脂药物、止咳平喘类药物等),而通常选择睡前服用。
即便正常也要坚持服药“如果平常用药物来控制血压的人,突然停止用药的话,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跳速率过快,心率失常,很容易引发心血管急性疾病。”采访中,郑磊特别强调。
像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长期的药物控制和调养,如果停止服药的话,症状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更加严重。“即使通过药物控制,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也要坚持服药,不得擅自停药。”
例如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的主要治疗药物,一旦患者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就应当长期坚持服用,即使血脂正常了也不应停服。
因为“三高”是代谢性的疾病,“三高”只是表象,其实质是代谢系统障碍,血脂正常只是数值的降低而非代谢功能的恢复,是依靠他汀类药物作用的结果。
一旦停用,血脂将很快反弹而更加难以控制,而且要知道严重的动脉硬化和斑块是无法逆转的。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者不应轻易停用,但也不应为追求效果而随意加大剂量,应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的基础上,坚持长期服用。
领导说了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您一个广告
小编工资就涨5毛钱!
都市女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