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工作、久坐少动、西化的高脂饮食……这几年,肠癌在肿瘤中的发病率一路走高,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年开始已经成为威胁市民生命的十大杀手之一。对于肠癌,如何早期发现它,又如何远离它?
警惕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大肠癌的症状主要有排便习惯、排便性状及排便规律的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以及发热、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等。排便性状的改变主要包括大便不成形、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很多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医院就诊,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临床上,早期大肠癌并没有典型的特异症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各种特殊检查。在各种检查中,结肠镜是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堪称金标准。部分早期大肠癌仅表现为肠黏膜的粗糙、溃疡或隆起。部分早期结直肠癌是有良性息肉恶变而来。在结肠镜直视下可以准确发现这些病变,并对相关黏膜进行活检,早期诊断。为早期发现,专家建议,一般人群(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检查。
不健康饮食是重要诱因在专家眼里,饮食是引起大肠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李敏介绍,大肠癌发病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系:1、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从大肠癌发病率可以发现,大肠癌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密切关联。发达地区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较非发达地区高。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结肠后,在结肠内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生成致癌物质,进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2、长期低纤维素饮食:高纤维素饮食会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因为食物中纤维素增多使大便量多对致癌物质起到稀释作用,并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吸收的时间及机会。如果长期低纤维素饮食,也会使发生大肠癌的概率大大增加。3、腌制食品: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维生素损失较多,而且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容易诱发肠道病变。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遇到胺类物质时,可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故常食腌制品容易致癌。4、烘烤、油炸、烟熏食品:因为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毒性较强。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质。而且高温烹饪的鱼及肉的裂解产物会产生诸如二甲基肼等诱发大鼠大肠的诱变剂和致癌剂。所以应该避免以上不良饮食习惯。
科学选择治疗方案,不可盲目拒绝化疗总体上大肠癌的治疗与其他肿瘤一样,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一般需根据患者病情、身体体质等情况进行多学科讨论后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
大肠癌的化疗根据目的不一样,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晚期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为手术前做的化疗,其目的是为了缩小肿瘤、为手术创造机会。根治性手术的化疗称为辅助化疗,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杀灭体内看不到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晚期姑息化疗是为了控制肿瘤的生长、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药粥是食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常选用梗米或糯米为原料,二者具有健脾的作用,常与山药、龙眼肉、大枣、莲子、薏仁米等可食用的中药同煮成粥,不仅增加补养脾胃的功效。
微生态制剂帮助调理肠胃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至少60%女性和50%男性癌症患者的发生与饮食和营养有关。食用富含高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可能是诱发癌变的原因,特别是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与肠道菌群失调而致癌有密切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非但不致癌反而能抑癌。双歧杆菌能使亚硝胺降解,起到抑制癌发生的作用。目前实验证实丁酸梭菌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和小鼠大肠癌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青春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癌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编提醒
对大肠癌与肠道细菌的关系,医学家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可以肯定大肠癌的发病和细胞有关。因为肠道细菌分泌的许多酶如β葡萄糖醛酸镁、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7-α羟基酶、胆固醇脱氢酶地那个,都与肠癌的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这些酶类本身并不致癌,我们的绝大多数食物也并不致癌,但是两者在一起就会变成致癌物。比如在南太平洋关岛的一个岛上,当地人大肠癌的发病率非常高,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当地人吃一种有果实的蕨类,含有致癌物苏铁苷,使当地人都患大肠癌。但是科研人员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将苏铁苷喂给普通大鼠时就发生大肠癌,喂给无菌大鼠时则不服输,并且如果是不经口给药也不发生。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是肠道腐败菌分泌的酶,使苏铁苷水解成具有诱变活性的甲基偶氮甲醇,从而致癌。
——摘自《走进微生态制剂》P80
来源:网络
整理:上海高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