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小严(化名)可谓是命运多舛,因腹部肿瘤接受多次外科手术,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近来,因腹痛、腹胀、呕吐,小严在检查后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反复发作,小严饱受痛苦,反复住院不得好转。经多方打听,医院介入科通过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利用一根导管神奇地治愈了他的疾病。肠梗阻到底是什么?一根导管缘何如此神奇?近日,医院介入科,科室医生李建军为大家揭开其中的奥秘。导管“显身手”轻松疏通小肠梗阻在了解奇妙的导管介入治疗之前,李建军先从折磨人的肠梗阻讲起。这个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却是让内科和外科大夫最头疼的。内科治疗肠梗阻往往需要患者禁食水,再行胃肠减压、灌肠通便治疗。治疗时间长,患者不能进食水,往往苦不堪言。再加上一些重度或急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发展快,急需快速确切的治疗手段。而外科医生面对肠梗阻患者也常是“心里苦”。因肠道的迂曲、蠕动的特殊性,外科手术缺乏明确的影像指引,剖腹探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外科手术又是导致肠粘连的原因之一,治疗矛盾重重。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介入科的导管却能轻松进入人体肠道,直达梗阻部位,导管不仅能够注气、注水、冲洗,还能对粘连的肠管排列、松解。此外,导管治疗时,还能通过小肠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原因、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防止盲目的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小严在介入科住院后,医生在影像引导下成功地将一根长3米、直径比筷子还细的导管经鼻送入空肠近端。导管插好后,导管前端的导引子随着肠管蠕动持续向梗阻部位前进,而导管外接的负压引流壶则将肠道潴留液引流至体外,小严当即感觉疼痛减轻,2个小时后腹痛逐渐消失。随着导管的持续前进,两天后,患者肛门自行排气,三天后,患者可以经口进食流质食物,无需忍受禁食水的痛苦了!第四天,通过小肠造影,显示患者小肠肠管粘连固定,根据造影情况,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持续治疗后,患者的小肠终于恢复正常,导管也顺利拔出。短短的半个多月,小严的体重增加了,精神、体力快速恢复。“穿越”结直肠梗阻,导管治疗办法多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轻松解除了小肠梗阻,而对于结直肠段梗阻患者,如结直肠癌、结直肠外科术后吻合口处再狭窄梗阻等,常常伴有大便淤积,此时,神奇的导管治疗也有办法!“连日不排便,肚子鼓得硬邦邦!太痛苦了!”因直肠癌引发肠梗阻,60岁的刘大爷(化名)排便困难。“如果大便一直排不出去,还得在肚子上‘开个瘘口’,带着排便袋生活。”刘大爷的家人说,排便都成了问题,老人活着也失去尊严,心里怎么能接受得了!多方打听下,医院介入科,接受了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导管置入后,导管头端充盈的球囊阻止了管子脱出,通过管子向肠管内注入温水,反复冲洗终于引流出淤积粪便。据李建军介绍,除了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梗阻也可以通过介入导管放置支架、球囊扩张等方法解除梗阻。可以说,对于结直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很多,可根据患者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创新导管技术,妥善解决上消化道梗阻上消化道梗阻包括食管、贲门、幽门及十二指肠,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道梗阻。因为没有正常的进食保持营养摄入,患者体质进行性消瘦,免疫力低下。解决上消化道梗阻办法比较多,李建军介绍,良性的上消化道梗阻多采用球囊扩张术,而恶性上消化道梗阻,治疗方法比较多,要根据临床方案来决定。经鼻腔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是上消化道梗阻最基本的解决办法,常常作为一种过渡型治疗方案,为患者择期选择其他根治性方案前争取时间。食管癌引起的上消化道梗阻是肿瘤内科及胸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食管支架植入常常是病人的选择。医院介入科,食管癌患者也可选放射性粒子食管金属覆膜支架植入,一方面支架能够解决消化道的梗阻,一方面所携带的粒子可以杀灭癌细胞。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尤其适合高龄晚期食管癌,患者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经皮胃造瘘管植入术,是解决肠内营养的一种微创手术,在DSA或内镜引导下完成手术。胃造瘘导管既短又粗,不容易堵塞,可以输入更多的营养物质。不用时被衣服遮盖,患者比较体面。有文献显示,胃造瘘管对比食管支架植入术及鼻饲管,可以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而对于贲门及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梗阻,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放营养管及十二指肠支架来解决。
文:李莹
图:李建军
编辑:丁海涛戴梁伟
审核:张东峰
运营:总医院新媒体工作室
宣传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刘云涛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kongq.com/cgzys/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