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
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艾滋病人的体液,精子、阴道分泌物、血液和乳汁等,存在艾滋病病毒(HIV病毒)。
这些症状需警惕!
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
③上述①或②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如下: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HI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3种传播途径分别为:
1.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3.血液传播:
①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②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③日常生活中共用血液污染的剃须刀,牙刷以及纹身、纹眉等美容器械等。
除了以上三条外,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艾滋病还有其他传播途径。所以正常生活、工作、娱乐、运动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做好预防艾滋并不可怕
1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艾滋病毒;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及时治疗性病,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2
特异性预防
①按WHO目标及90-90-90计划,发现即治疗,治疗即预防
②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成分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人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验;
③阻断母婴传播。
小贴士:公共厕所会传染吗?
不会。HIV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很短,因此它不能通过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不会经马桶圈、电话、餐饮用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HIV。
下面带来一段小短片
带大家认识一下HIV
▲《大话艾滋》
生活中一旦有艾滋病高危行为,千万不要坐以待毙。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的阻断艾滋病。
如果在24小时内服用成功率高达99.5%,可一旦超过48小时就无能为力了。
还有一种亡羊补牢的东西叫做艾滋病试纸,这个就是能帮助艾滋病人自我诊断,并且及时就医治疗。
11月26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学术界。据人民网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了。
报道称,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悉,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CRISPR/Cas9”技术。
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后续难道要对双胞胎继续实验?
伦理问题怎么办?
人类的历史就此被改写了吗?
业界声音:此事后果不可预测
“这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问题的范畴,后果不可预测,一定是伦理争论的焦点。即使技术是%可靠,人类是否可以或应该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看到这个消息)绝大多数人肯定大脑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表示。
网传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
疯狂!谴责!
知识分子微博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事件愈演愈烈
各方面都已经开始行动
本来以为是一个不治之症的攻克
现在看来还需要继续观察后续新闻
希望早日彻底解决HIV这个世界性难题!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知识分子、人民网、南方都市报、上观新闻、界面新闻、第一财经、澎湃新闻、新京报等今日话题
你认为艾滋病这一世界难题会被攻克吗?
免责声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