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是精髓
一定要用好
“临行前,老师给我发了短信,提醒我在武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注重‘一要扶正驱邪,顾护中州(即脾胃);二要分期论治,三因制宜;三要用药清巧,透邪外出。’”上海国家中医院商斌仪副主任医师说,医院工作期间,临床上碰到困惑,他也会给老师发短信,共同探讨。“要特别注重有已发治愈、而未能尽除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者,此谓之伏邪,有伏湿、伏热……”这是近来老师嘱咐他的话。
这位跟商斌仪“并肩”抗疫的幕后“高参”正是他的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陈建杰教授曾两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年SARS期间,陈建杰教授开始兼医院院长。年3月起新型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迅速在全球蔓延,医院作为上海市首家口岸“发热病人医学观察点”,截止到年2月4日,先后收治了全球各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位发热病人,其中确诊甲型H1N1流感例,牢牢守住了上海的“东大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专家组顾问,除坚守上海防控阵地外,还连线雷神山,参与新冠肺炎疑难患者会诊。
△陈医院患者在线会诊△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的一个多月来,商斌仪谨遵师训,秉承“辨证论治”精髓,每遇病例皆细心分析,参透病机,善用经方,常获奇效。患者甘阿姨,年逾六旬,考虑到患者体质羸弱,禀赋不足,感受疫毒后,正气不足以抗邪,造成外邪内陷,入于半表半里之间,临床可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等典型的少阳证,商斌仪采用《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加石膏)合栀子豉汤为主方治疗。前方和解少阳,又甘寒清热,后方结合海派张氏内科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邪气有入里之势,当加入豆豉和栀子,取表透入里之邪兼清热解郁之义。感染症状消失后,患者又诉苦于深夜怕冷汗多,商斌仪按照“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认识,虑其祛邪未净,结合脉证,从《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着眼,遂以桂枝汤主方加减治疗,收效甚佳。作为病区治疗小组的组长,商斌仪经常组织病例讨论,将自己的中医辨证诊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生,像陈老师当年一样。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让病人受益
“他的心思比较细腻。在去往公卫中心的路上,他跟我说有些担忧,比如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更好地开展中医药工作?医院的专家配合好?如何把握疾病用好药?……一个个问题抛过来。我只跟他说了一点,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病人能受益,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想法、经验都要及早奉献出来。”余小萍教授说起自医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吴欢,就像在说自己的孩子。“其实,17年前在去传染病总院的路上,我也和他一样。”
年5月8日,作为第一批赴市传染病总院支援抗击非典的中医药专家,余小萍开始了在非典隔离区防治一线的工作,其间,她侧重中医药诊疗思路,坚持辨证施治,中医药诊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同行和病人的一致赞扬,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年禽流感流行期间,余小萍老师依然奋战在一线,地点也正是此次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的桥头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年,余小萍出发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进入抗击SARS一线的第一人多年后,带着老师的嘱托和诊治经验,吴欢作为中医专家组成员进入公卫中心参与新冠肺炎病人的诊治工作。吴欢和其他中医专家树立信心,在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制定了方案,建立了医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