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时有时会忽略说明书上所没有的用法,而仅仅根据习惯用法给药。现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注射剂注射方法进行归类。
可静注不宜肌注的药物1.呋塞米用法: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肾衰时,可用~mg加于氯化钠注射液mL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mg。
提醒:
肠道外用药宜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min,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mg。
本药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弱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否则会析出晶体出现混浊。
2.地西泮用法:静脉注射;静滴
提醒:
地西泮要缓慢静注。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导致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跳停止。
不同厂家说明书略有差异,一般均含苯甲醇。由于苯甲醇肌注易引起儿童臀肌挛缩症(俗称「青蛙腿」)的不良反应,含有苯甲醇的所有注射剂均要求「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癫痫发作时,没有开通静脉通道,可以肌注吗?因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亦不完全,急需发挥疗效时应静脉注射。根据药代动力学:地西泮肌注20min内、静注1~3min起效。肌注0.5~1.5h、静注0.25h血药浓度达峰值。
可肌注禁止静注的药物3.维生素B1用法:肌内注射
提醒:
大剂量肌内注射时,需注意过敏反应,表现为吞咽困难,皮肤瘙痒,面、唇、眼睑浮肿,喘鸣等。
大剂量应用时,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4.维生素B12用法:肌内注射
提醒: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给药,且对新生儿、早产儿、婴儿、幼儿要特别小心。
肌注偶可引起皮疹、瘙痒、腹泻及过敏性哮喘,但发生率低,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
可肌注又可静注的药物5.维生素K1用法: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缓慢静注
提醒:
偶见过敏反应。
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
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
6.维生素B6用法:皮下注射、肌内或静脉注射、静滴
提醒:用于异烟肼中毒解毒时,每1g异烟肼给10支(1g)维生素B6静注。
7.异丙嗪用法:肌内注射。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缓慢静脉注射。
提醒:
下列情况应慎用:急性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等。
应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8.地塞米松用法:可用于静脉、肌肉、关节腔、鞘内注射。
提醒:
1.静脉推注要缓慢。有报道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后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2.说明书上记载「静脉滴注时,应以5%GS稀释」。查配伍禁忌表,与生理盐水无配伍禁忌,故可用5%GS或0.9%NS10~20mL稀释后静注。
9.山莨菪碱用法:肌注;静滴;静注(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
提醒:
1.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2.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慎用。
3.急腹症诊断未明确时,不宜轻易使用。
4.静滴过程中若出现排尿困难:成人可肌注新斯的明0.5~1.0mg或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对于小儿可肌注新斯的明0.01~0.02mg/kg,以解除症状。
10.甲氧氯普胺用法用量:肌内或静脉注射。
提醒:
静脉推注使用时,必须缓慢,1~2min推注结束。
快速给药会导致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导致昏睡状态,与西米替丁联合使用时,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
编辑:张跃奇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5-6.
2.陈新谦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苯甲醇注射液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5〕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