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开始,朋友圈就有人开始对棉花寄予厚望,并大胆预测未来棉价会涨到元/吨,此言论一出,质疑者众多,当时元/吨左右的价位怎么可能飙到元/吨,大家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的确,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棉价存在继续上涨的动能,但是否能涨至元/吨是未知数,毕竟影响棉价的因素过多不好判断,那么现在再看呢?
7月13日,郑棉CF合约瞬间冲破了元/吨大关,与元/吨大关已没有多少距离。看着这样疯长的棉市,不禁想问,此轮上涨的动力到底来自何方,涨势又能维持多久,果真能到元/吨吗?前不久有人分析过多空双方的底牌,似乎有一定道理。
首先基本面利多棉市。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农业部(USDA)刚刚发布的7月份月报显示,/17年全球产量较6月下调14万吨至万吨,全球消费量增加20万吨至万吨,全球期末库存减少75万吨至万吨。其中世界主要产棉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均下调预期产量。
国内供需来看,商品棉销售殆尽,工商库存也没有过多的余量,加之中国年度棉花产量预计低于年度,国内产销缺口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6月上旬发布的《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调查报告》,如果生长期天气正常,/17年度棉花产量预计.1万吨。初步预测,当年国内产需缺口将达万吨,同比增加58.8万吨,储备棉去库存进程将会加快。
其次国内棉价跃跃欲试。储备棉轮出价格对市场棉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内外棉价互相呼应上涨的同时,国内棉花演绎着风景这边独好的大戏。值得一提的是ICE期货继续狂飙,与其说是借势国内棉市,倒不如说是彼此默契之约。除此之外,印度棉此时也相当给力,受其国内棉花产量调减影响,最近涨的甚是疯狂,预计国际棉价在短时间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内外棉价格已是相当接近,而内外棉纱价格“倒挂”,国内棉纱还将继续保持一定竞争优势。
棉纺织业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6月份发布的棉花市场月报显示,/16年度截至5月底,棉纱进口量较上年度累计减少16.7万吨。流通和纺织企业补库意愿转强,下游环节产销顺畅,纺织用棉或将稳中有增。储备棉出库以来,纺织企业“等米下锅”情况有所好转,但棉花原料库存依然较低,采购需求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暴涨的棉花让国内多家纺企将眼光纷纷转向国际。近日多地的棉纱贸易商反映,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中小织布厂和中间商对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纱的询价和下单较5、6月份积极了很多,特别是越南大厂、品牌C20S-C32SA、A+纱的出货加快,7月9、10日青岛港越南C32SA+纱报价2.65-2.66美元/公斤,高于同支数印度棉纱0.01-0.02美元/公斤,也略高于乌兹别克斯坦C32S纱。
据了解,6月份以来越南纱厂棉纱配棉西非棉、美棉、澳棉的占比不断增大,印度棉、中亚棉中低等级棉花使用减少,棉纱强力、CV值及毛羽等指标上升,棉纱竞争力持续提升,棉纱品质得到国内布厂、贸易商的逐渐认可。越南除几家大厂外,其他纱厂的规模多集中在-0锭,加上棉花资源主要靠进口,供货能力、履约能力不强,因此对远月期船大单要求比较高(一般需提前45天至60天),而且随6月份印度、巴基斯坦棉纱FOB、CNF、CIF报报价大幅上涨,越南纱厂调涨的意愿也明显升高,为降低风险,纱厂也不主动接7、8月份订单。
据调查,棉价暴力上涨不仅引发中国纺织企业“肠梗阻”问题突出,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纱厂也“怨声载道”,棉花消费呈现高位下滑趋势。7月8-10日印度国内S-6、J34的轧花厂提货价已涨至85.60元/磅、84.70美分/磅,较5月1日68.40美分/磅、69.10美分/磅分别上涨17.20美分/磅、15.60美分/磅,涨幅25.15%、22.58%;而自3月上旬以来印度国内S-6、J34的涨幅已突破40%,但印度、巴基斯坦等C21S、C32及OE纱的FOB、CNF报价增长幅度仅7%-9%,大厂、品牌A+纱涨幅约10%-12%,棉纱的调整幅度远远落后于棉花,严重拖了棉花产业链成本传递的“后腿”。如此高的棉价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内纱厂望而却步,棉花采购量随之较大幅度下滑,古吉拉特、拉合尔等地的纺企表示,6月下旬以来几乎不再接单,履行完前期合同后计划减产或停产,棉价过高导致纱厂“越生产越亏,越卖越亏,越囤积越亏”,纱厂不仅没有盈利空间反而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一些国际棉商反映,美国国内纺织厂对1-3月份/17年度低等级的棉花有询价(M、SLM级,以纺OE10S-OE21S纱为主),但过高的棉价已严重制约纺织企业的需求,纱厂近期纱布库存充足,下游企业销售没有起色,对原料采购非常谨慎,零售端需求低迷。全球棉价呼应大涨给整个棉花、棉纺产业带来致命打击!
业内分析这轮行情的“引爆点”如下:
一、英国脱欧利空兑现,美元指数下跌,引发大宗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强劲反弹;
二、中国、印度轮番成为国际棉价上涨的“引擎”,国内棉花供应不充足及资金乘机疯狂炒作是主因,不同的是中国受益的是贸易商,而印度则是轧花厂;
三、从楼市、股市退出来的资金需要一个合理的释放空间,盘面小、影响大、易选择炒作题材是投机资金入市的根本原因;
四、全球C32S以下低支销需求经历一轮放大及主产棉区天气遭灾被投机资金无限放大炒作。
综合来源:中国棉花(木子)、中储棉花信息中心(裴婷)
编辑:纺友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