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拔出头发,导致脱发;
反复尝试减少或停止拉扯头发;
拔发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引起临床上的重大困扰或损害;
拔发或脱发不是由于其他医学状况(例如皮肤病)引起的;
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例如,试图改善身体变形障碍的外观上的缺陷的尝试)不能更好地解释拔毛现象。
触发这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有专家表示可能是感官,例如头发的厚度,长度和位置以及头皮上的感觉);也可能是情绪,比如焦虑,无聊,紧张或生气等;又或者是认知,例如关于头发的想法。甚至,也可能只是一些外观上的刻板思维和认知问题。拒绝社交、吃下头发拔毛癖的不良后果疾病的影响从来不是单一的。除了拔毛本身,TTM还容易导致严重的生活困扰和功能障碍。有许多患者表示,他们在某些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撕扯行为。而相比之下,有意识的撕扯通常会发生在患者看到或感觉到「不正确、不规则、粗糙」的头发时。这之后,许多患者会因拉扯行为和脱发而感到羞耻,竭尽全力隐藏脱发,避免社交,也会为此花费许多时间与金钱。某项互联网调查发现,在患有TTM的成年人中,有4.5%的人会为了掩饰自己的疾病,而避免亲密关系,而16%的人报告说在过去一周内,TTM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在TTM儿童样本中,有55.6%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会明显表现出抗拒参加社交活动。也有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TTM患者会并发其他严重的心理疾病。除此之外,TTM在医疗上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超过20%的患者拔出头发后会选择将其吃掉。由于胃肠无法消化头发,又很难将其排出,这就可能导致胃肠道阻塞,在极端的情况下,不可避免需要通过手术干预。英国镜报曾有报道,印度一位16岁的女孩吃了近十年自己的头发,手术从她的胃肠道中取出接近4斤的头发团。这团头发已经形成了一个硬块,占据了女孩胃部80%的空间。开腹手术中取出的头发团图源:YouTube截图这种与拔毛癖相关联的食毛疾病,医学上称之为毛石肠梗阻综合征(Rapunzelsyndrome),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称,长发公主综合征。治疗现状拔毛癖的患病率应该远不止于此。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会认为只是自己的「不良习惯」,或者羞于启齿,导致没能寻求正规的医学治疗。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成人的症状缓解率很低(约14%)。但是,只要尽早诊断并适当治疗,至少短期内,多达50%的患者可以出现症状减轻的症状。在药物上,目前TTM并没有一线治疗用药规范。一项小型的双盲实验研究显示,氯米帕明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氟西汀和其他类似的SSRI型药物治疗对于拔毛癖也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有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使用习惯性逆转训练(HRT),来治疗TTM。这是一种行为疗法,第一部分是自我监控的意识培训。患者需要24小时记录每次拉扯事件,最好是拉扯以后马上记录下来。日志中需要记录的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和情况,任何相关的身体状态(例如疲劳),情绪(例如焦虑,无聊)或拉扯之前的想法(例如头发的对称性或颜色),拉动了多少头发以及拉动过程的位置和持续时间。第二部分是刺激控制。当患者经常在某种情境发生拉扯行为,这种情境可能会成为拉扯行为的触发因素。举个例子,如果患者总是在看电视的时候撕拉头发,那么就可以通过避免看电视之类的行为,部分控制这种行为。刺激控制示例图源:参考文献8第三部分是制定一些行为矫正对策。这种对策可以是操纵压力球或弹性橡胶玩具之类的物体,握紧拳头等。目的是取代即将可能发生的行为,并且给患者以心理暗示,类似的冲动是可以被取代的。一般来说,制定竞争性对策时,会选择可以引起患者兴趣的事物。抠痘痘、咬死皮需要引起重视的「小动作」诊断明确后,0多岁的克里斯决定寻求医学的帮助。她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强迫症诊所主任科兰博士那里接受治疗。在大剂量的氟西汀配合自我监控后,她的拔头发行为终于停止了。克里斯为患者成立的学习中心图源: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