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电影或电视剧里面都看到过这样的一幕:歌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里,一些人服用K粉后亢奋不已,出现各种幻觉,时间可以长达6-8小时。甚至一些服食者在被警方抓获后,仍然躁动不已,需要警惕的是K粉不仅可使人亢奋如反复吸食还会成瘾,过量则导致死亡,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同时,K粉还可致人行为失控、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
既然K粉具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它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
K粉(ketamine,又称KAN).临床上称为氯胺酮,属于静脉全麻药品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因为其物理形状呈白色粉末,故俗称“K”粉吸食方法为鼻吸或溶于饮料内饮用。
氯胺酮的药物特性
氧胺酮最早在美国发明,它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故具有镇痛的药理学作用,曾在越战时期作为麻醉药在野战创伤外科中广泛使用.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它对脑内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造成意识模糊,浅表睡眠,反应迟钝,呈一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状态,临床上将这一状态称为分离性麻醉;此外,由于氯胺酮不但无肌肉松弛作用,反而会出现由于肌张力增加造成的肌肉强直或木僵状态,故亦称为木僵状麻醉。但这种作用在成人较突出,而儿童对此反应相对较轻。同时,氯胺酮可以肌肉途径用药,给药方便,所以,目前临床上多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静脉麻醉。
氯胺酮的适应症
临床上除了用于小儿麻醉外,氧胺酮的主要适应证为:
1各种短小手术或诊断操作时,可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如外伤缝合、脓肿切开引流、女性门诊病人在局麻下行乳腺活检时,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精神副作用的发生率也很低。对于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会加用肌肉松弛剂;对于内脏牵拉较重的手术,例如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或因肠梗阻需剖腹探查术等一些腹腔内的手术,病人常固牵拉反应难以忍受而配合欠佳,此时要配合其他药物以减少牵拉反应。
2作为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剂使用。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时合用小剂量氯胺酮,能获得平稳的麻醉诱导以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效防止围手术期低血压、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3辅助麻醉性能较弱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剂复合使用。如膝关节镜检查的门诊病人,在麻醉诱导后,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提高术后的镇痛效果。
4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用于烧伤病人休克期镇痛,疗效好、安全,有利于病人顺利度过休克期。
5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麻醉。
氯胺酮的副作用
氯胺酮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使用剂量越大,毒副作用越显著。其毒副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鲜明的梦幻觉、分离状态或分裂症,有尖叫、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认知障碍、呕叶、流涎、谵妄、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表现。这些毒副作用可发生于给药后,亦可发生于术后恢复期,有时,这些不愉快的精神反应在几天或几周后仍可再现,有麻醉医生碰到过一个病例:一个烧伤科的病人,之前做过5次手术,当麻醉医生去访视病人的时候,告诉他和上次的麻醉方法一样,也是用同样的药物,病人表示拒绝,因为前次麻醉使他难以接受,当时麻醉清醒后的第一反应是再也不做这种麻醉了。这就是氯胺酮麻醉后的精神不良反应导致的(见图7.5)。作用于不同病人身上的精神症状是不同的,有的也会有美好的记忆,但这毕竟是少数。
二是心血管系统。氯胺酮对一般病人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但对失代偿的休克病人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引起血压剧降,甚至心搏骤停;氯胺酮还可增强脑血流和颅内压以及眼压。因此,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严重高血压或伴脑出血、青光眼的病人使用氯胺酮是危险的。
早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受试者,在使用氯胺酮后都会出现去人格化、去真实感、梦境、幻觉以及恶心、呕吐。氯胺酮幻觉的主观感受包括乌托邦式的卒想,不现实或神秘等多种主观感受。氯胺酮的梦幻作用是导致其滥用的基本因素这种梦幻作用因滥用者个体精神状况和滥用场景而异,其中既有正性的,亦有负性的。氯胺酮滥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滥用者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溶液氯胺酮蒸制成粉末,鼻吸或卷入香烟中吸用,通常是同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合并使用,可起到两种毒品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近年来,娱乐性使用氯胺酮的问题日益严重,其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氯胺酮滥用主要是在一些通宵跳舞的娱乐场所,光顾这些场所的主要是一些青少年群体,长期吸食氯胺酮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损害,这些损害显现出来的病征主要有:对药物有依赖,记忆力及智力衰退、口齿不清、胡言乱语,情绪不稳定、行动功能受损、呼吸和心脏功能受损等。由于其具有成瘾性,长期吸食不仅危及健康,还会陷入经济困难,危害家庭、危害社会。为此,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年下发了《关于氯胺酮管理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氯胺酮原料药按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氯胺酮制剂按处方药管理,在医疗机构凭处方使用,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
可见,氯胺酮是一把双刃剑,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可以拯救生命,造福社会,而违规滥用则无异于戕害健康,夺人性命。
来源《带你走进麻醉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