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近,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医生和护士。
我们在普外科工作,相对于感染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其实我们碰到的艾滋病患者还是很好的,半年前,一名50岁的肠梗阻患者被意外查出艾滋病,可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吓了一跳,护士说,为他抽了血,插了胃管。其实这些操作只要严格遵循程度,肯定不会感染,但大家还是格外担心,一直怕手上有微小的伤口没有及时发现,医生护士也是人,即便懂得医学常识,也非常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但碰到这种事,心里肯定还是会担心紧张。
只是没想到,半年后,我们又会遇到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21岁的小亮是一名高校大学生,医院检查,我们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告诉他,需要急诊手术。
因为一直拖了几天才来看病,所以他的阑尾炎已经发展为坏疽性,虽然患者个人希望用微创方式解决,但我们再三考虑,认为有中转开腹的可能。
但是就在术前准备完成,患者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输血科的电话,说这名患者的HIV初筛阳性。
这怎么可能,一名21岁的大学生,但冷静下来,又觉得没什么不可能,高校大学生罹患艾滋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很难想象,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观念,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很多人罹患了艾滋病。
患者已经躺在手术台上,这个时候,是救还是不救?
同事说,我看咱们还是别趟浑水了,让医院治疗算了。
但是医院在省城,从这里驱车也将近两个小时,患者目前腹痛剧烈,这路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我们一直安慰自己,说不定腹腔镜能够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了,还有初筛阳性,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就是感染者啊……
手术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我们原本认为的腹腔镜没能解决问题,不得不中转开腹,同事提议戴上两层手套保险一点,我冲他翻了一个白眼,你能不能有点白求恩的精神,可是下手术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全身都是汗,也才知道自己格外紧张,要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事,手术过程,手套上满是血渍,我们都很清楚,一旦手套有破损,手掌也有破损,感染的风险是很高的。
四天后,疾控中心打来电话,复筛的结果出来了,阳性,这一次,小亮被明确为艾滋病患者,得知这样的消息后,他失声痛哭了很久。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它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是由于艾滋病毒会持续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这是一种与人体免疫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被大量攻击,伤亡,免疫力随之下降,所以身体也更容易遭受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从而引起感染性发热,另外,艾滋病毒本身也是一种病毒,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一样,感染了病毒,也容易出现发热。
处于潜伏期的时候,患者往往没有特殊不适,但一旦发作,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便是发热,不同部位的感染,除了发热外,也有不同的症状,比如呼吸道感染,可能会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如胃肠道感染,可能会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有发热,尿频,尿急,腰痛。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恐艾,是因为它无法治愈,是因为它如同瘟疫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年的医生,我做了很多手术,但这是第一次为艾滋病的患者手术,我承认我很害怕,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恐艾。
目前的医学一直在发展,即便人类还没有完全攻克艾滋病,但是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大部分病人也能做到与艾滋病和平共处,所以,也并没有那么糟糕。
作为医生,我们更需要告诉大家,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安全套能够预防不安全性行为所致的艾滋病毒感染,但也不是绝对的,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也有的是共用刮胡刀,去消毒不严格的地方纹眉纹身也有可能感染,如果夫妻一方感染了艾滋病,没有及时发现,对下一代也危害巨大,艾滋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父母因艾滋病相继离世,6岁儿子躲在山上顽强求生,生死成迷
华人科学家立功:艾滋病有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