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题目解析
男性,60岁,阵发性腹痛伴频繁呕吐、停止排气排便8小时入院。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腹稍胀,上腹部压痛。
①此患者首先应该做的检查是:
A.腹部B超
B.上消化道造影
C.肛门指诊
D.腹部X线平片
D
(P)“X线检查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X线检查即显示出肠腔内气体;摄片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由于肠梗阻的部位不同,X线表现也各有其特点:空肠黏膜的环状皱襞在肠腔充气时呈鱼骨刺状;回肠扩张的肠袢多可见阶梯状的液平面;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钡灌肠可用于疑有结肠梗阻的病人,它可显示结肠梗阻的部位与性质”(D对)。
男性,60岁,阵发性腹痛伴频繁呕吐、停止排气排便8小时入院(肠梗阻)。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腹稍胀(胀),上腹部压痛(痛),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查体首先考虑肠梗阻,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X线检查(D对)即显示出肠腔内气体,摄片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帮助诊断。腹部B超(A错)多用于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的检查,对胃肠道等空腔器官的显示效果不佳。患者已发生肠梗阻不宜行上消化道造影(B错)。肛门指诊(C错)主要用于直肠癌、腹腔脓肿的诊断,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不大。
②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粘连性肠梗阻
B.肠套叠
C.肠系膜血管栓塞
D.胃肠吻合口梗阻
A
(P)“粘连性的肠梗阻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A对)。
男性,60岁,阵发性腹痛(痛)伴频繁呕吐(吐)、停止排气排便8小时入院(闭)。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有手术史),痛、吐、胀、闭为肠梗阻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和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史,可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A对)。肠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肠套叠(B错),以小儿最多见,其中以2岁以下者居多。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肠系膜血管栓塞(C错),栓子来自于心脏,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心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内膜炎等,其特点是严重的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胃肠吻合口梗阻(D错)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多见于吻合口过小或吻合时内翻过多,加上术后吻合口水肿所致。
③入院检查Hb13.2g,WBC11×l09/L。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急诊开腹探查手术:
B.应用镇吐及止疼、解痉治疗
C.胃肠减压、补液及抗生素治疗
D.低压灌肠及缓泻剂促进排气排便
C
(P)“肠梗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要点: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可先行非手术治疗,绞窄性和完全性则应施行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根据病情行即期或择期手术治疗”(C对)。
患者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腹部手术史)再加痛吐胀闭的临床表现,诊断为黏连性肠梗阻,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首先争取非手术治疗,即胃肠减压、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后可好转(C对),若发生绞窄性梗阻则需立即手术治疗(A错)。应用镇吐及止疼、解痉治疗(B错)会掩盖患者的病情。低压灌肠及缓泻剂促进排气排便(D错)是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
今日题目
地震现场,一工人左腰及下肢被倒塌之砖墙压住,震后6小时救出,4医院。诉口渴,尿少,呈暗红色。检查,脉搏次/分,血压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淤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征。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是
A.止痛
B.左下肢固定
C.胸腔闭式引流
D.吸氧
男,40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疼痛剧烈,感口渴。面色苍白,心率次/分,BP85/65mmHg,头颈部、躯干部布满大小不等水疱,可见潮红创面,两上肢呈焦黄色,无水疱。该病人Ⅲ度烧伤面积为
A.9%
B.18%
C.27%
D.36%
答题区
新浪微博:医学教育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