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肠梗阻表现
肠梗阻原因
肠梗阻饮食
肠梗阻症状
结肠梗阻
恶性肠梗阻

收藏鸭病的防治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1

鸭瘟: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为双股DNA。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

潜伏期3-4天,病程2-5天,体温42℃以上,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3℃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白色稀便。眼睑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80%以上。

解剖特征:

头颈部有黄色胶冻液渗出物;喉头、口腔、食道粘膜表面有淡黄色或者灰黄色假膜,假膜剥落后留有溃疡斑痕是其特征性病变。

防治:

应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从疫区进雏。

2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1-3周龄雏鸭。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感染后潜伏期2-3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

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稀薄黄绿色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诊断:

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仅仅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成鸭不发病)、临床症状(发病急、死亡率高,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解剖病变(肝脏肿大出血)等特征,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

每只鸭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1-2ml进行防治。

3

鸭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症状:

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

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乳头与黏膜及肌胃交界处有出血。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防治:

(1)、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0.5-2ml;

(2)、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3)、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

4

减蛋综合症(垂直传播):

本病是由禽的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

症状:

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显下降,比发病前正常产蛋量下降50%左右。病鸭产软壳蛋、圆形蛋、畸形蛋、小个蛋,水蛋。很少死亡,多数鸭吃食正常。

剖检:

发病鸭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子宫和输卵管粘膜水肿、出血、肥厚,输卵管内滞留干酪样物质或白色渗出物。

防治:

本病应与禽流感、蛋子瘟等传染病或其他原因如饲养管理、饲料等引起的产蛋下降相区别。

预防可接种疫苗:蛋鸭日龄用鸭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或鸭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皮下注射每羽1毫升。在本病流行区域已发病鸭群,加强消毒,鸭群补充维生素和鱼肝油粉、复合维生素、蛋鸡保等;板青颗粒,阿莫西林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一定效果。

5

鸭传染性脑脊髓炎(可垂直传播):?

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鸭,7-14日龄最易感。发病率为50%-60%?,死亡率为20%-30%。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种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

症状:

常出现在1-3周龄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跗关节着地,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

剖检:

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防治:

不从疫区进雏。无药物治疗。

6

鸭坏死性肠炎:

鸭坏死性肠炎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育成或成年鸭。

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或者酱油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剖检:

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

防治:

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林可霉素。

对本病预防,主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林可霉素进行预防性投药。

7

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

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主要发生于2-7周龄以下的雏鸭。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症状:

潜伏期1-3天。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走路摇摆,跛行卧地不起,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很快死亡。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消瘦死亡。

剖检:

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脏有出血点或血包。气囊浑浊不透明,有淡黄色干酪样物。

治疗:

氟本尼考拌料或者饮水,连用3-5天?

预防:

(1)、10日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0.5ml/只。

(2)、在进雏和25日龄用氟本尼考进行预防。

(3)、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

8

卵黄性腹膜炎(鸭蛋子瘟):

本病是产蛋母鸭常见的疾病。由致病性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产蛋母鸭的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导致母鸭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本病流行于产蛋期间,可使母鸭产蛋率下降,并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0%-20%,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鸭群在污秽的浅水池或浅水塘内交配、公鸭的外生殖器发生溃烂等,均能传播本病。母鸭经常在污损的环境中产蛋,泄殖腔外翻,受到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顺着鸭生殖道上行,输卵管常因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炎,使输卵管伞部粘连,伞部在排卵时不能张开,卵泡不能进入输卵管而掉入腹腔引发本病。

症状:

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活动,腹部大下垂且硬,体重增加;两脚紧缩,蹲伏在地。

剖检:

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混有破损的卵黄。卵巢变形萎缩,卵子出血、死亡。腹腔内卵黄存在时间长久,则凝成硬块,切面呈层状。若有细菌感染,则腥臭难闻,腹腔颜色变暗或者发黑。

药物治疗:

可选用氟本尼考,阿莫西林,蛋鸡保均可。

9

鸭霍乱:

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除鸭外,鸡、鹅和火鸡等家禽都能感染发病。由于病禽常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统称禽霍乱。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少发。

症状:

症状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42.5℃-43.5℃,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天内死亡。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

剖检:

可见心外膜或心冠部脂肪、肺、胃肠道粘膜和浆膜等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出现出血性肠炎。肝肿大、色淡、质变硬,散布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慢性病鸭关节肿胀,有豆渣样渗出物。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2月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

药物治疗:

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西环素均可。

10

鸭疫综合症:

鸭疫综合症是由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形成的疾病,解剖症状类似于鸭浆膜炎,主要也是纤维素渗出为特征,比单独的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复杂,治疗相比鸭浆膜炎和鸭大肠杆菌来说,稍微困难一些。主要是因为耐药性问题。

治疗: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同时饲喂,效果特佳。

11

肉鸭中毒综合症:

由于鸭的消化能力特别强,适应于很多食物,养鸭场为了追求养殖利润,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而饲喂了很多劣质物质,如:麦毛,糠,霉变的小麦和玉米等;鸭群是水禽动物,需要戏水,水质或者戏水环境恶化也可以造成鸭的慢性中毒;垫料不清洁也是导致鸭慢性中毒的另外一种因素。各种原因,从口腔进入鸭体内,经常日积月累,造成鸭子慢性中毒,称为肉鸭中毒综合症。

解剖特征:

鸭肌胃内异物增多,角质层破损,颜色发黑,角质层容易剥落;肠道内食糜发黑,气味难闻,肠壁发黑。

治疗:

⑴、寻找中毒因素,剔除中毒因素。

⑵、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甘草。

⑶、为了避免细菌继发感染,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kongq.com/cgzys/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