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为什么少数人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后,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少数受种者在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2哪些情况需要暂缓接种?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颁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广东省组织专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暂缓情形专家共识(第一版)》。如出现以下情形者,需暂缓接种:
(一)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三)任何原因(如感冒、局部炎症、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发热(腋下体温≥37.3℃)者;结核病活动期者。
(四)急性脑病(脑炎、梗塞、出血等),或有惊厥、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未控制的患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五)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临床未控制、胸膜疾病急性期等患者。
(六)血压≤90/60mmHg(原因不明),高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仍≥/mmHg,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率低于60次/分或大于次/分,严重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患者。
(七)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等患者。
(八)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肾病患者(未控制的急慢性肾炎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即肾小球滤过eGFR<60ml/min的患者)。
(九)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9mmol/L者;甲状腺功能减退TSH>10μIU/L,且T3、T4低于正常值者;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亢性突眼患者。
(十)淋巴增殖性疾病未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未缓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活动期,出凝血疾病未控制等患者。
(十一)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活动期,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明确合并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未控制的HIV感染者,淋巴瘤、白血病或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患者。
(十二)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患者;器官移植状态患者。
(十三)严重过敏性鼻炎急性期,急慢性湿疹或荨麻疹症状体征明显者,或伴有皮肤其它症状发作期。
(十四)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确诊或无症状)6个月内。
(十五)妊娠期妇女。
(十六)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十七)其他未尽事宜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患急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期等情况只是暂时的,需暂缓接种,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接种疫苗。
如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接种,建议受种者在接种前如实地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3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目前已获批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46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等高风险人群。7月份开始,广州市将全面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新冠疫苗接种服务。5育龄期、哺乳期、月经期女性能接种疫苗吗?
有备孕计划的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必因为接种而延迟怀孕计划。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接种第一剂次后发现怀孕的女性,暂不建议继续接种第2剂次。
目前康希诺新冠病毒疫苗不适用哺乳期妇女,接种时请如实向医生报告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接种建议、提供哺乳期妇女适用的其他新冠病毒疫苗品种。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适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月经期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6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疫苗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若慢性疾病的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7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
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8过敏可以接种疫苗吗?
非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如对花粉、尘螨、食物(如鸡蛋、海鲜、牛奶、花生等)、酒精、青霉素、头孢或其他药物过敏,但近期过敏反应自觉症状轻微者,可以接种疫苗。
如近期出现轻微过敏性疾病,如皮肤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处于疾病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待症状稳定后,非发作期可以接种。
以往打疫苗时出现过严重过敏反应,对疫苗的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不建议接种。如果接种后第1剂次后出现严重过敏,后续不建议接种。
9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是否就不会被感染?
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根据目前研究显示,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可能通过其他传播途径感染新冠病毒,这与疫苗本身特性、受种者个人体质和高危暴露的环境均有关。
疫苗的保护效果,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病毒感染;第二个等级是保护感染者防止其发病,或者即使感染也多为无症状或轻症,不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第三个等级是感染者出现症状后不传播病毒给他人。
目前,绝大部分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能维持在50%到80%的水平,最重要的是,疫苗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只有绝大多数的人都接种疫苗,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才能降低病毒传播的强度,最终实现阻断流行、阻断传播的目的
10接种疫苗后,还要继续戴口罩或接受核酸检测吗?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因此,现阶段,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做到“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和“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如需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在接种疫苗次日方可去采样检测,这样可以减少因接种区域疫苗株核酸片段污染造成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
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既能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预防感染、极大程度地降低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能尽早地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有效地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END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