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Times
冬季旅游胜地天很冷了,咚咚咚,大夫快给孩子看看,肚子痛,一直哭,还吐了......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幼儿最多见,可能与婴儿的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也是导致婴幼儿发生急性肠梗阻的诱因之一。患儿多以急性腹痛、哭闹、血便等原因来就诊。
肠套叠定义: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临近肠腔的一种机械性梗阻。约占肠梗阻的15-20%左右。
套叠分型
按套入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此型最常见,占总数的50%~60%。
②回结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
③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约占10%。
④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⑤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⑥多发型: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合并存在,罕见。
典型表现
横断面呈现大圆套小圆的征象,即“同心圆”征和“靶环”征。
纵断面为多条纵形低回声带平行排列,呈“套筒”征。
超声的优势在哪里
实时超声检查诊断肠套叠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其准确率可达95%以上,是诊断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首选的、简便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当孩子发生不明显原因的腹痛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