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江苏省名中医
医院马朝群教授
名医
风
采
编者按:今年,由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江苏省名中医评选工作,经过逐级推荐和评审,医院的29名中医名家荣获“江苏省名中医”称号,这是继年至年期间,江苏省评选省名中医活动,我院先后有60名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之后,医院名医库再添新成员。江苏省名中医是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涵盖多个学科、专科,均在各自领域有独到的诊疗经验,是妇孺皆知的中医大咖。医院29名省名中医事迹,让我们走进名医,一睹他们的风采。无论是单纯的工作关系、朋友还是至亲,医生们对医患关系总有不同的解读,而医院副院长马朝群常以“病人需求是第一位”来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位接诊病患。“病人挂号,医生开方,寻常病人和医生沟通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几分钟。但要我真正对病人的病情放下心来,还要有开药之后的无数个十几分钟。”抱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马朝群始终不厌其烦地为每位病人答疑解惑。“病人只要来,就不会空手而归”
年轻时,马朝群跟随国医大师徐景藩等“技能”满满的名中医学习,除了抄方积累经验,他感受最深的是医师们跳动不息的仁心。“老师们经常自掏腰包,给病人买药、买车票,从没有吝啬过。”耳濡目染下,马朝群从实习第一天起,就立志成为无愧医者仁心、至诚至精的好中医。
身为普外科医生,马朝群医院查房。“刚工作不久,白天给阑尾炎病人做完手术,晚上吃完饭,医院看看病人生命体征是否正常,身体有没有异常或不适,看完后晚上才能睡个好觉。”
“病人只要来,就不会空手而归。”马朝群说,无论是谁,无论病情如何,医院的大门,他都有义务妥善安置。“有时出现病人对自己病情把握不清,挂错号的情况,我会请护士带他到对应的科室就诊,确保他满意地离开。”
经过多年积累,马朝群不仅做到了对病人体贴入微,还在医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特色。对丹毒、粘连性肠梗阻和甲状腺疾病,他都有独到的见解。马朝群根据中医外科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特色,提出内外合治丹毒,治疗大法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自创的“四黄苦地汤”冷湿敷的外治,显著提高了疗效,减少愈合复发。他认为“气血逆乱”是术后肠粘连(肠结)形成的病机根本,此病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手术致气血失和、通降失司,使肠道痞塞不通,治疗需首先明确诊断,病证结合,辨证施治,尤其要注重调和气血,并注意饮食、情志等方面的调适,防治结合,疗效显著。马朝群吸收了江苏省国医名师许芝银教授的思想,认为桥本甲状腺炎后期典型证型为阳虚寒凝证,常兼见痰瘀互结、肝郁气滞、脾肾阳虚等证,强调健脾温阳,散结通腠以治本,并重视化痰破瘀,少佐理气药使用,气顺则痰消。
“对病人,就是要喋喋不休”
“我一直希望,医院不仅要提高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还树立优秀的服务理念。”马朝群自己做“排头兵”,身体力行,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病人。
每到周四,马朝群都雷打不动地上门诊。病人里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只要预约,马朝群都会记在心里。“如果我因为忙碌取消门诊,人家白跑一趟,买了车票还看不到病,我心会很不安。”每个星期即使还没到日子,马朝群也挂念着他们,想着周四一定要见到患者。
“医生不光治病,还要治心。”马朝群觉得,医生还承担着向患者解释病情的义务,“生了病,难免会产生各种担心忧虑。他们心里的疑虑没解开,拿了药也不放心。我每次都花时间给他们讲一课,把病因、治疗方法细细解释给病人听。”即使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马朝群也坚持如此。
马朝群教授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普外科诊室
“对病人,就是要‘喋喋不休’。”一趟门诊结束,马朝群常常要喝掉大半瓶水。
随着门诊人数越来越多,马朝群和病人交流的时间被不断压缩。“交流时间短,病人可能来不及一一问清楚,或者在之后的治疗里产生了新问题,我都得为他们解答。”拿药回家,不代表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就结束了,马朝群总会主动留联系方式给患者,“我不怕‘骚扰’,多交流,病人才康复得快。”
从不缺席实习医生开班第一课
马朝群十分重视医生队伍建设,他不断强调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协作和宣传医疗规范。其中,马朝群对实习医生照顾有加,“实习期是医生接触真正医生工作的第一阶段,医院要多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良医。”重视实习医生的培养缘起于马朝群青年时的实习经历。“带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业,每位实习医生的每一天,都能看到他在一旁指导。”马朝群毕业后,连续三年为实习生做经验介绍,自此开始了对实习生群体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