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云港东海一个1岁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哭闹、呕吐不止,医务人员疑似孩子误食"不明物"导致严重肠梗阻,命悬一线,医务人员果断进行剖腹手术探查,找出元凶竟然是"海洋宝宝"。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经过救治,目前,孩子已无大碍。
△元凶"海洋宝宝"医院供图
10多天前,家住东海某村的王女士(化名)发现宝宝连续几天不对劲,经常哭闹,偶尔还会呕吐,她心想孩子可能受凉了,先观察观察再说,不料孩子情况不但没好转,还出现了反复呕吐,小肚子涨涨的,王女士赶医院看病,医院为宝宝做B超显示腹腔内有肠套叠表现,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病情,10月21日,王女士和家人将宝宝转入医院小儿外科救治。
刚入院时,宝宝肚子胀得跟小皮球似的,呕吐也很频繁,精神越来越差,医生发现宝宝肠梗阻十分严重,给予相应的治疗,可治疗2天后宝宝不见一点好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医务人员也十分迷惑。
10月24日,科室专家和医护人员聚在一起,针对宝宝的情况进行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尽快施行剖腹探查手术,因为宝宝胸腔内粘连比较严重,可能需要切肠吻合术。
10月25日,在一切准备就绪情况下,宝宝被推进了手术室,王瑛珣主任医师带领医疗团队为宝宝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手术中发现宝宝的肠管里有一个软软的异物,死死堵塞了肠管,导致肠管一点不通,切开后发现是一个直径大概3厘米、有弹性的球,原来导致宝宝肠梗阻的"不明物"就是它,找出"元凶"后,在场医务人员终于松了口气。
这个圆球取出来的时候还是完整的,等在手术室外面的王女士看到这个圆球立刻回想起来,这正是宝宝的姐姐从学校带回家玩的"海洋宝宝",可能是在玩耍过程,被宝宝当糖果误食了。
看着这么大的球堵着在1岁的宝宝肠道里,王女士回想起就觉得后怕,幸亏医务人员果断手术救治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据介绍,目前宝宝正在进行术后消炎、补充营养治疗,如果能正常自助进食后,下周即可出院。
相关事件
“海洋宝宝”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试验给你看!
“海洋宝宝”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几小时内就能吸水膨胀至干燥体积的近百倍大小,并且由于色彩斑斓外形跟糖豆相似,很容易让孩子误食发生危险。记者用两种型号“海洋宝宝”进行实验并观察了12小时,实验结果让人震惊。
吸水12小时后,体积已明显增大 海洋宝宝”放入QQ糖中难以分辨
“海洋宝宝”干燥状态下是一种只有大米粒或者绿豆、黄豆大小的五彩豆,一旦遇水吸水后体积就会膨胀数倍。因为其外形、颜色与孩子常吃的五彩糖豆相似,让不少孩子误食后发生危险:
2月份在安徽安庆,5岁儿童云云误吞直径2厘米的“海洋宝宝”一枚,20小时后肚子疼痛难忍,家人送医检查发现“海洋宝宝”已经到达小肠,必须采取手术,取出时“海洋宝宝”已经吸水膨大到直径4厘米。
在河南周口,一个两岁大的幼童突然连续几天不吃饭、呕吐、肚子胀,到医院检查发现,有东西堵在了小肠部位,经手术从肠壁取出了一个直径3厘米的膨大“海洋宝宝”;时隔不久,又一个10个月大医院,孩子在家反复呕吐已10天,经手术后取出一个晶莹剔透的绿色“海洋宝宝”,这个绿色小球吸水膨胀后造成女婴十二指肠梗阻。
在山东济南,医院6月份接诊了一个两岁大男童,他的肚子肿胀严重,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全身瘫软、呼吸急促。医生赶忙实施微创手术,从西西肚子里取出了十几个膨胀很大的“海洋宝宝”。医生介绍,如果肠管一直梗阻,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专家:绝非儿童玩具,安全隐患多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早在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发出消费警示称,对“海洋宝宝”的氯仿萃取液测试后发现,其含有苯环或杂芳环的芳香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儿童误食“海洋宝宝”,它很可能会在消化系统中吸收水分而膨胀,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自年起,就对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等6类玩具产品实施“3C”强制性产品认证,像“海洋宝宝”这样没有“3C”认证的产品不是玩具,是严禁在玩具分类下进行销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