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朗读君
来源
朗读君(ID:langdu)
秋天是柿子成熟的季节!不少家庭的饭后水果,都会有柿子这个选项。但就在不久前,一位3岁的女孩,却因为吃柿子导致胃穿孔了!柿子中含有鞣酸,尤其是没成熟的柿子,鞣酸的含量非常高。鞣酸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并沉积在胃里,很容易形成胃石!肚子胀痛、消化不良、呕吐这些,都是这块小石头引起的!更严重的,就会像那位3岁的孩子一样,肠梗阻,胃穿孔。唉!秋天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季节呀!今天,朗读君和大家分享秋天的4点注意事项,建议新手妈妈们好好收藏,千万别“坑娃”!入秋1不捂:提高孩子免疫力秋天的天气真的很难熬,中午30°C好似夏天,早晚不到20°C,被子包紧依旧凉飕飕。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怕孩子着凉,厚袜子从早穿到晚,也不顾中午时分小孩的双脚有没有出汗,还理直气壮地说“寒从脚起”。其实许多年轻妈妈都对类似的事感到无可奈何。寒从脚起,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可中午30°C还给孩子穿厚袜子,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对劲。有位机智的妈妈咨询了她的育儿师朋友:“中午30°C的情况下还给孩子捂脚丫,就是在“小题大做”!宝宝的身体发育不成熟,气血运化功能比较弱,脚丫又离心脏比较远,所以经常会出现脚凉的情况。但是这真的不用担心,30°C的高温下,适当的让孩子光脚,并不会让孩子受凉,相反,可能还会因此提高了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呀,就算是在秋天,遇到中午高温,也别再给孩子穿袜子捂脚了,傍晚时分天气渐凉,再重新给孩子穿好袜子就可以。真正需要一年四季都捂好的地方,其实是背部和腹部,尤其是午睡时,小肚子一定要用小毯子盖好才行!入秋2不睡:“黄昏觉”和“熬夜觉”孩子睡不得入秋后,“秋乏”也接踵而至。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气微凉,简直就是打盹的大好时机。但对于孩子来说,“黄昏睡”则百害而无一利。最直接的弊处就是睡过“黄昏觉”后,直接影响夜晚的睡眠质量。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安稳,不仅让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增强了感冒病毒入侵体内的可能;同时晚上11点后,孩子没进入深度睡眠,是会直接影响他的身高。另外则是影响了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还有一种“觉”,孩子睡不得,那就是“熬夜觉”。孩子的“熬夜觉”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午觉睡久了,或是睡了“黄昏觉”,另一种是随了家长的作息,更常见的一种是被作业“压身”,才睡得越来越晚。夜晚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间,正如上文所说,晚上11点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和发育。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最佳的入睡时间是10点入睡。但常常大量作业的原因导致孩子无法及时入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并帮助孩子拎清轻重缓急。入秋3不吃谨防破坏孩子肠胃入秋还有三不吃,分别是不吃“贪凉饭”、不吃“秋膘饭”、不吃“未熟柿”。1、不吃“贪凉饭”经过一个夏天,有些孩子爱上了冰西瓜、冰饮料等,就算是入秋了,中午从学校回来也总会去冰箱翻点“冰水”解渴。遇到这种情况,千万要制止他!秋天真的贪不得凉!入秋后,孩子身体的各项机能调节不够稳定,吃冰凉的食物,非常容易刺激消化道及肠胃,也很容易产生腹泻,从而造成肠胃消化功能紊乱。吃“贪凉饭”、常常腹泻的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很可能就让感冒病菌“有机可乘”。2、不吃“秋膘饭”入秋后,大多数不爱吃饭的孩子,胃口就突然变好了,许多家长们抓紧这个好时机,给孩子准备大鱼大肉等营养品来“贴秋膘”。而“秋膘饭”,指的就是大鱼大肉的荤菜。要知道,刚经过胃口不好的夏天,孩子的脾胃是比较脆弱的,突然迎来大量油腻还不易消化的荤菜,脾胃有很大几率“不堪重负”。盲目进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积食、消化不良,影响正常的三餐饮食,进而影响身体发育。想要给孩子进补,应循序渐进,荤素搭配,帮助脾胃做好过渡,进而真正做到吸收营养。3、不吃“未熟柿”正如开篇新闻所说,“未熟柿”引起孩子胃穿孔死亡。类似的案例不仅一个:湖南有一位7岁的男孩,吃了没成熟的柿子,患上了肠梗阻;沧州一位8岁的孩子,也是吃了没成熟的柿子,导致了肠坏死。不仅是孩子,老人也该少吃,尤其是肠胃功能本就比较差的老人。那么柿子的正确吃法是怎样的呢?科学育儿编辑部的老师向我们提出了5点注意事项:●空腹不吃柿子;●孩子一天最多只能吃一个柿子;●肠胃功能不好的孩子,尽量不吃柿子;●柿子不能和高蛋白食物同食,例如牛奶、鱼、虾、蟹等;●会增大形成胃石的风险;●不要吃柿子皮。入秋4不洗谨防感冒很多孩子秋天都容易感冒,很大的原因就是洗澡时不注意。秋天帮孩子洗澡,还应注意这四种情况,最好不要洗。1、刚打完针不洗澡如果孩子刚打完疫苗针,那么这天最好就不要洗澡。刚打完针的孩子,身体的免疫能力比平常要低得多,此时洗澡容易让孩子得感冒。另外,刚打完针后皮肤表层的伤口还没愈合完全,洗澡还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所以建议24小时内不洗澡。除了打针外,如果皮肤有任何损伤,例如烫伤、脓疱疮等,也不建议给孩子洗澡,建议采用局部擦浴的方式,一定要避开伤口。2、吃完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常言道:“饱不澡,饿不跑。”孩子吃完饭后,也不能马上洗澡。刚吃完饭后,胃呈扩张状态,洗澡容易出现胃反流,引起孩子呕吐,严重会造成窒息。另外,人民日报还这么说道:不仅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建议的洗澡的最佳时间是饭后的1-2个小时,待肠胃和血液恢复平稳后再舒服地洗澡。3、剧烈运动后不洗澡天气渐凉后,孩子的户外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常常在外面玩疯了,回家时不仅都是臭汗,还脏兮兮的。这时候也不能马上洗澡,对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原因是,孩子在剧烈运动后,全身的毛孔全都张开了,洗澡前的脱衣动作,很可能给秋日寒气有机可乘。另外,热水也会刺激毛细血管进一步的扩张,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减少,容易头晕胸闷。孩子满头大汗地回到家,最好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休息一会儿,待体温和心率恢复正常后再去洗澡。4、犯困时不洗澡有些家长认为睡前洗澡,能促进睡眠,尤其是孩子犯困时,洗澡还能助眠。其实不然。洗完澡后,身体内的血液循环会加快,心率会变高,这些都不利于入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洗澡提神。如果孩子犯困了再洗澡,他就精神了,还怎么睡觉呢?正确的做法是饭后2小时、距离睡前还有一段时间去洗澡,洗去一身疲惫,香香的躺在床上,听一会儿妈妈讲的故事,这才能真正助眠。入秋后,想要照顾好孩子也不容易,尤其是许多新手妈妈,一个不注意的动作,很可能就“坑娃”了。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小细节,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许多问题其实就不会发生。人民日报:14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别再当冤大头了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01
蛋白粉:
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瘦得皮包骨,一点也看不出血色。
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卖起来了。
实际上:
一罐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
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
“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
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高端、健康,再加上包装上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其实,“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
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
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
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哇。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人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
解酒药:
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08
酵素:
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
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
初产蛋:
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天~天内生产的第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
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1
黑糖:
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2
黑枸杞:
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3
蜂胶:
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咯?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
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14
养胃饼干:
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症、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最好的养生了。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如果今天的知识,对你们有帮助,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家长,如果还有任何秋日养娃的秘诀或是疑问,都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哈!作者简介:朗读君,来源:朗读君(ID:langdu),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转载请联系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