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充分利用此时进行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以“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为原则,结合“灸法”,在相应的人体穴位上进行治疗,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药口服汤剂、穴位贴敷、艾灸、针刺、拨罐等传统疗法,将这些方法有机整合运用疗效更佳。
专家介绍
王维: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岐黄学者,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培育单位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金世元传承工作室(重庆)负责人,国医大师金世元弟子,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优秀巡讲专家,沙区女性人才成长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擅长运用中医“六位一体”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药辅助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康复调理及防转移复发;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脱发、发热、汗证、食欲差、口干、虚弱、失眠及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对运用中医药养生防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中医特需门诊:周一、周二下午15:00~16:30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
门诊地点:医院国医馆诊室
刘绍永: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应用中药联合针灸、艾灸治疗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癌因性疲乏、手足综合征等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靶向治疗常见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现任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营养食疗专委会秘书,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医院国医馆3楼
夏冬琴: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亚健康、偏颇体质、慢性病的中医调理,癌前病变、肿瘤并发症的防治,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等常见肿瘤的中医治疗及康复调理。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下午
门诊地点:医院国医馆诊室
三伏贴
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由于是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贴疗法,所以称作“三伏贴”。其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过程中,因个体差异,贴敷部位可能会出现发麻、刺痛、温热、瘙痒等感觉,这种现象属药物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担心。2.局部若出现小水泡可等其自行消散,1cm医院作相关处理,以预防感染;切忌搓、抓、挠,以防止对皮肤进一步刺激。3.在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长时间吹电扇和待在空调屋内,忌洗冷水澡。
三伏贴的误区
1.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热性疾病不适合用三伏贴;凡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等应慎用;2岁以下幼儿也应谨慎使用。
2.不能盲目追求发疱。因个体差异,贴敷后的临床反应也有所不同,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敷贴后发疱与否与三伏贴疗效差异并无明显联系。
3.敷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敷贴时间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而定。成年人建议贴3~4h,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适当缩短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建议贴0.5~2h。具体时长可根据贴敷后的患者的皮肤反应作相应调整。
4.三伏贴并非贴后就见效。三伏贴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也不可能贴后就立马见效,需要患者长久坚持。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严重者还需增加治疗时间。
5.恶性肿瘤患者不是禁忌。我院研发了针对肿瘤患者的三伏贴,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发现其对肿瘤患者脾肾阳虚证有一定疗效,如化疗后四肢冰凉、畏寒、腹泻等症状。
三伏灸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与普通艾灸不同,“三伏灸”采用隔姜艾柱灸,施灸壮数因人制宜,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疾病的患者。灸即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艾饼,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指的是艾草、艾叶,是常用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注意:艾灸之后需要适当饮水,以免伤津。
为什么要隔姜?生姜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食物,可以说是家家厨房必备。我国应用姜作为食物和药物的历史悠久。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作用。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
吃过生姜后仍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开张,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量带走,同时还能把体内的寒气一同带出。“三伏灸”虽然没有让大家服用生姜,但是将生姜片铺于需要施灸的穴位,再点上艾柱,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疗效。
长蛇灸
长蛇灸是艾灸中的一种方法,颇具特色。长蛇灸又称督脉灸、火龙灸,是铺灸法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铺灸,顾名思义,需要由打碎的生姜末铺于皮肤上,姜上方铺上1cm左右厚度的艾绒,通过燃烧、温熨,达到灸疗的目的。
拨罐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从而使罐吸附在相应体表某些位置产生刺激作用,用以治病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古代,拔罐称为“角法”,因最早的拔罐器具是以兽角为主。现在,拔罐器具囊括了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排气罐等形式,并且还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出现了针罐、刺络拔罐、药罐法等。
在临床使用中,拔罐常用于腰背痛、肩周炎、落枕等经络不通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疖、痈、丹毒等外科疾患,此外对于感冒、痤疮、软组织损伤等同样也有奇效。对于肿瘤疾病,拔罐可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癌性肠梗阻,刺络拔罐尤其适宜,另外还可用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等。而对于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肤溃烂、局部皮肤肿瘤以及身体的某些不适宜部位则应忌用或禁用拔罐法。
哪些人需要治疗调理
目前,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正在开展三伏贴、三伏灸、三伏罐等项目。其均适宜以下人群: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等中医辨证以阳虚、气虚、寒湿为主者。
2.肿瘤患者,表现为疲乏、腰膝酸软、四肢冰凉、汗多、易感冒等阳虚、气虚、寒湿、血瘀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虚寒为主者。
4.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身痛、白带异常等虚寒为主者。
5.风湿骨病: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阳虚、血瘀、寒湿为主者。
6.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
7.亚健康状态:易感冒、易疲劳、免疫力低下等;偏颇体质人群,尤其是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血瘀质,另外平和质亦可巩固健康。
8.小儿哮喘、厌食、遗尿、发育不良。
文字:夏冬琴姜秋月张俊唐诗斯
编辑:许淑娟
审核:王维蒋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