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四两(20g)芒硝三合(10g)枳实五枚(30g)厚朴半斤(30g)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就像桂枝类方中的桂枝汤,柴胡类方中的小柴胡汤一样,大承气汤是大黄类方中的代表方。作为传统重要的急救方,数千年来,大承气汤不知救了多少急危重患者。在高热神昏,四肢厥冷的时候,在腹满腹痛,烦躁预死的时候,在身热如焚,舌苔焦黑起刺的时候,在种种危急重险的关头,大承气汤往往是名医手下的回春妙药,诸般危证,每能一下而愈,此类案例,在中医的古书中以及名医的医案中,是俯拾即得的。笔者在学医之后,也不知道听到老师们讲过多少遍有关大承气汤治病救人的故事了。笔者在赞赏大承气汤的神奇的功效的时候。更敬佩前人的思想方法。在众多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前人发现了一种共同的病理状态—里实热证,《伤寒论》称为“胃家实”或“胃中有燥屎”,后世则称为“阳明腑实”,其表现为腹痛腹满,便秘,身热有汗,舌红苔焦黄等。无论任何疾病,也无论何种病因,只要出现里实热证,治疗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例如急性肺炎的身热喘息,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呕吐,精神失常的烦躁发狂,急性菌痢的里急后重,流行性出血热的腹满少尿等,均可以使用大承气汤。这便是中医所说的“异病同治”。大承气汤中的芒硝,是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到的精制结晶,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中医称这种作用为“软坚润燥”。方重厚朴,枳实是传统的治疗腹胀的药物,药理实验表明两药均能兴奋肠管,枳实尚能强心。大承气汤的药理实验也表明,本方能显著兴奋肠道蠕动功能,明显增强实验动物胃肠道对肠腔内容物的推进能力,并能增加肠容积而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可以改善因组胺所致的肠管血运障碍,增加肠血流量,有显著的增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利胆,解热,抑制消化酶等作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关大承气汤的条文约有29条之多,其中有治“手足怵然而出”者,有治“谵语而潮热”者,有治“喘息不得卧”者,有治“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有治“腹满痛”者,有治疗“口燥咽干”者,有治“脉数而滑”者,还有治“自利清水”者,所治虽然不同,但是从条文分析。可以看到其证不出大满,大热,大实,其脉不外沉,实,滑。所谓大满,指腹满腹胀,古人形容为“状若合瓦”。所谓大热,指身热甚,扬手郑足,恶热喜冷。大实,则指不大便,按之脐周硬如卵石。其脉沉,为病在里;脉实,为病属实;脉滑,为内有热。具体而言,大承气汤证如下:1:剧烈腹痛,腹胀,坚实拒按,便秘或粘液脓血便。2:潮热或发热,身热汗出。3:烦躁,谵语,神志失态。4:脉实有力,苔干焦黄起红刺。与大黄证比较,本证的腹胀腹满更为严重。患者常常放恶臭屁,其腹部按之硬满,或如按压橡皮枕头。按压时患者常诉说胀痛不适。此外,患者的潮热,多汗,烦躁,神志失常等也提示病情严重。从现代临床报道可见,大承气汤多见于以下的一些急危重症:(1)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本病的痛,胀,呕,闭四大特点与大承气汤证颇为相似。有报道用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枳实换枳壳,加桃仁,赤芍,莱菔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例,成功者例,其中例与服药1-4剂获效,大部分病例于24-48小时内梗阻解除。一般认为,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及腹腔结核性肠梗阻疗效为佳。---急性胰腺炎;大黄对包含胰酶在内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其强烈的泻下作用有利于已激活的胰酶排出,而且肠内宿便的清除也能减轻胰酶的负担。有报道用大黄与玄明粉冲服治疗例急性胰腺炎,均获治愈,症状平均2,36天缓解,尿淀粉酶平均3.25天复常,发热平均3.5天消退。以大承气汤为主治疗急性胰腺炎例,治愈率98.6%。临床表明,腹痛随着大便的通畅而减轻,这就是中医常说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急性阑尾炎:大承气汤获大黄牡丹汤等合方用于急性阑尾炎的阶段治疗。如伴麻痹性肠梗阻者,或急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伴麻痹性肠梗阻时可用复方大承气汤。---胆道感染,胆石症:多配合小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有报道用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治疗胆系感染例,均以痛,吐,热,黄为主证,写腹满痛者占%,恶心呕吐者59.7%,发热38°c以上者占53.5%,发黄者占27.9%,便秘者占27.9%,用大承气汤为主治疗53例,小承气汤治疗11例,调胃承气汤治疗例,结果经治疗72例内胁腹满痛缓解者达93.8%,发热消退48.8%,黄疸消退57.1%,便秘解除76.2%,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或好转,无死亡。---其他:由于本方能增强肠蠕动,故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肠麻痹有良好疗效,尤其是腹部手术后的肠麻痹。有报告用复方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20-24小时的患者作保留灌肠,一般灌肠后2-24小时内排气,排便,肠蠕动即可恢复。还有报道用大承气汤加减直肠滴入治疗腹部手术后合并腹胀患者55例,其中一般性腹胀24例,明显腹胀31例,结果治疗后10小时腹胀消失效果优良者45例,10-24小时腹胀消失显著良好者9例。1-2天内腹胀消失疗效尚可者1例。(2)急性感染性疾患---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急性肺炎,乙脑,急性菌痢,重症肝炎,肠伤寒,角膜炎,鼻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见大承气汤证者也有较好的疗效。(3)急症---休克:有报道本方合清热解毒药物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存活率达92.6%。本方加减治疗胆系休克63例,其中61例在3日内度过休克关。此类休克虽脉伏肢冷,但腹必硬痛,大便必秘结,舌必黄燥或焦黑。---挤压综合征:多伴有腹硬痛,大便小便不通,舌苔干焦。报道用本方加活血药口服,即可迅速降低血钾,又可降低尿素氮。本方作保留灌肠疗效亦好。---脑卒中: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大便秘结4日未解者72例,其中脑出血11例,脑血栓形成61例,能缓解症状,缓和病情,对大便不通,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全部有效,神智昏迷不清者18例,有效10例。此外,有报道用本方加何首乌,龙胆草,黄精治疗皮质醇增多症,本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铅中毒,本方加紫草,丹参,甘草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见证多为腹痛拒按,舌苔黄腻,脉实有力等。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比较猛烈,使用本方应注意辩证,有是证用是药,不可误用,滥用,过用。尤其是老人,孕妇,小儿及体质虚弱者,应注意。所以,大黄证与“大黄体质”的鉴别尤为重要,只要有大黄体质与大黄证存在,大黄方剂的应用是可用放心的,有报道服用大承气汤百剂,不但无副作用,且收到良效。与大承气汤同类,但泻下作用较轻的,有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方。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为大承气汤去芒硝,甘草,并减少厚朴,枳实的药量而成。本方的泻下作用比大承气汤减弱,临床主要用于腹胀满的大黄证。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甘草二两,芒硝半升。本方适用于有明显舌苔干燥,黄厚,便秘的大黄证或有明显身热有汗,大便干燥如栗的大黄证。本方证的形成,多由于发热持续,多汗,导致体内的水液丢失,或由于病久卧床,粪便在肠道储留过久,而至大便干燥。除问诊以确定本方证以外,干燥的舌苔及腹诊见腹部硬满,特别是脐周扪及粪便也是诊断要点。临床上本方证多见于以腹痛,便秘为表现的疾患,如肠梗阻等。本方去甘草,加玄参,生地黄,麦冬,名增液承气汤,可用治疗本方证见舌红,身热有汗者,对慢性疾患或患者体质比较衰弱的本方证。本方可与四物汤合方,名玉烛散,亦治疗妇人经闭腹痛,形瘦善饥。
中医十大类方之--阳和汤中医十大类方之--麻杏石甘汤中医十大类方之--小青龙汤中医十大类方之--麻黄汤黄煌经方系列之--更年方中医十大类方之--血府逐淤汤中医十大类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kongq.com/cgzzz/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