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科普知识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多万帕金森病患者,并且帕金森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
帕金森病其实是一种中老年人很常见的神经变性病,是仅次于痴呆的第二大变性病,晚期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也叫做震颤麻痹,这就是说得了这病的人手脚会不由自主的震颤,活动会减慢,为了纪念发现这个病的医生,所以把这病叫做帕金森病。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及减少而发病。从临床看,脑力劳动人群和体力劳动人群没有明显区别,拳王阿里、文豪巴金、数学家陈景润、伟大领袖邓小平都是帕金森病患者。确定的是,中老年人尤其50岁以后患病几率比较大。
随着中国老龄人数的增加,目前帕金森病病人已经高达万左右,占老年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帕金森病人。预计每年新增病患10万人。
那么患上帕金森病为什么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抖动呢?
人的大脑里面,神经系统的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一种化学物质,叫做多巴胺。帕金森患者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多巴胺的能力下降了,传达命令的信号就不好。原来大脑神经对人体运动非常精确的控制,出现了杂乱的信号。导致人体不能够正确的执行大脑的指令。
帕金森病的起病缓慢,一般有三大特征:抖、僵、慢。
第一就是抖,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40岁以上的手抖动占4-5%,50岁以上是5-6%,60岁以上是10%,但绝大部分是良性震颤,是上了年纪的或者是焦虑,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如甲亢、低血糖或遗传表现,不影响生活质量及寿命。那么我们怎样发现手抖呢?我们可以看手上的纸是否抖动,看端着的水杯里的水平面是否抖动,看挤牙膏时是否有抖动,原发性震颤的抖没有动作迟缓及肌张力增高,有好多原发性震颤的人头也会抖,但我们研究发现,原发性震颤头抖是摇头的抖动,帕金森的抖如果要涉及到头那么是“点头抖”。
帕金森的抖随着病情的恶化呈现从肢体的远端到全身的发展。远端就是比如先从手指开始,出现类似捻药丸或者数钱的动作,然后慢慢到腕关节、肘关节,发展到整个上肢,先从单侧开始,发展为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帕金森病的抖动是静止时抖动,在作出动作的过程中,抖动会有所缓解或停止。而且震颤会随情绪变化而加剧。帕金森病的抖动是有特征性的,抖动的频率是一秒钟抖4-6次。
第二是僵,肌肉系统特别僵硬,当你弯动他的胳膊的时候,他不用力,你也会感觉到有很大的阻力,动的慢而且不协调。而且患者面部表情僵硬,没表情。专业叫“面具脸”,像带个面具一样,他不会笑,他要是努力笑的话他会皮笑肉不笑。眼睛直勾勾的,小孩见了会害怕。说话声音也不洪亮。
第三就是慢,动作的启动很慢,动作的过程也很慢。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变慢,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比以前缓慢许多。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临床上我们要求患者站起来走走看,他可能要停顿一会,然后才试着站起身来,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会误认为是老年痴呆。
帕金森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帕金森患者动作迟钝、步履不稳,很容易摔倒跌伤。有研究显示,27%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后的10年内会发生髋部骨折;第二,由于头脑清楚,但是手脚不受控制,力不从心,所以帕金森患者很痛苦,常有自卑感,长期下去,容易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第三,由于胃肠平滑肌过度紧张,运动缓慢,相互协调不良,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比如便秘、肠梗阻;第四,感染,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常常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第五,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核心就是补充多巴胺,通过药物提高血液中多巴胺的浓度,90%的帕金森病人对药物治疗还是有效的,其中中医药在里面起着相当重要的改善症状、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能够延长寿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10%的严重的或晚期的病人才需要进行脑深部电极刺激手术,也叫做脑起搏器,它跟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相似,起搏器是一个动力装置,脉冲放电,通过我们植入头部的电极刺激产生多巴胺的核团,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另外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照料护理等也很重要。比如练习太极拳及练习广播体操可以显著的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机动性和步行持续时间,可以全方位地活动到身体的各个关节和肌肉。
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专科化规范治疗的患者,可保持长期生活自理,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完全可以实现与正常人一样的期望寿命。
-END-
文稿|神经内二科
排版|宣传科
校准|质控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科普宣传使用,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