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结核药物加肠内营养治疗重症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年1月~年12月收治的90例重症结核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年龄16~78岁,平均(38.51±2.45)岁。其中,X线诊断显示有积液积气25例,腹部扪及压痛包块有23例。对照组年龄16~78岁,平均(38.45±2.41)岁。其中,X线诊断显示有积液积气24例,腹部扪及压痛包块有22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药物组成是异烟肼0.3~0.6/d,利福平0.45~0.6/d,乙胺丁醇片0.75/d,吡嗪酰胺1.5/d。观察组则予以抗结核药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给予胃管留置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无呕吐情况下早期开展,先给予1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注射,以10~30ml/h的速度缓慢滴注,每天1次,开展4~6天,并给予禁食而不禁水后结合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持续给予整蛋白型EN制剂以10~30ml/h的速度缓慢滴注,每天口服20mg醋酸泼尼松片,根据病情逐渐减少剂量,治疗时间控制在20天以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经口饮食,直至完全恢复经口饮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数(0~10,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给予卡方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对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P<0.05。
2.2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数比对
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1。
2.3两组术后恢复各指标比对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4两组不良反应比对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67%和对照组的8.89%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结核性肠梗阻患者多以慢性不全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目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肠外营养是其治疗的关键。但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有限且容易引起胃黏膜刺激。肠内营养对重症结核性肠梗阻所致肠功能障碍/肠衰竭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可有限满足机体热量和蛋白质需求,维持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平衡,改善肠道功能,且肠内营养可滋养肠黏膜组织,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发育和增殖,有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抗结核药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结核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原作者:魏兴随
原作者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