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的小宝哭闹个不停,妈妈焦急地向医生描述着孩子的情况:孩子好像吃坏了东西,精神差,小手时不时捂着腹部,还不时呕吐,更让人揪心的是宝宝还排出草莓果酱一样的血便。
医生经过检查后,不像是一般的肠胃炎,立即给孩子做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小宝并不是吃坏了肚子,而是发生了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种什么病?肠套叠是小儿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8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连同其附着的肠系膜等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除了引起套入的肠管供血障碍外,还会出现肠蠕动异常,并导致肠梗阻。在儿童中,肠套叠占肠梗阻发病原因的15%~20%。
因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小肠末端容易嵌入大肠,导致肠套叠。
90%的肠套叠找不到确切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
有观察显示:肠套叠与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道过敏等都有关系。有些季节性的高发期,可能与某些病毒或腹泻的流行有关。
肠套叠的命名: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部的最远端的肠名而定。可分为:
1、回结型(回肠套入结肠内)
2、结肠型(仅涉及结肠)
3、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4、复杂型。
图片参考来源于飞华健康网↑
肠套叠的危害单纯肠套叠发生时,套入肠段会使血管受压,使静脉血和淋巴液淤积、使肠壁肿胀,导致肠套叠越来越紧,套夹时间过长则肠壁动脉也会阻塞,演变成肠坏死,继而发展成腹膜炎,危及生命。
正因如此,肠套叠是需要及时治疗的急腹症,许多父母由于不了解这方面知识,在肠套叠发生的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异常,直到宝宝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才来治疗。
肠套叠如何早发现?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阵发性腹痛、呕吐和血便。初发肠套叠时,肠管部分梗阻,随着肠道蠕动,宝宝开始感觉阵发性的腹部绞痛,伴有呕吐。
1.阵发性哭闹
宝宝烦躁不安,身体屈曲,因不能用语言表达而一阵阵哭闹。像这样阵发性哭闹,因在腹痛发作时,突然剧烈哭闹,表情痛苦,和平时的哭闹不一样,所以一定要细心留意观察,同时可能还有脸色苍白、额头冒汗。这一阵肠蠕动过去之后,疼痛消失,宝宝又开始进食、睡眠、玩耍如常。只是过不了多久,往往十几分钟,肠蠕动引起的疼痛再次来袭,宝宝再次哭闹、呕吐,任妈妈们如何安抚也不起作用。
2.果酱样血便
出现呕吐时,最初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可带有草绿色的胆汁,甚至吐出有粪臭味的液体;排出果酱样稀血便;有时肚子上可触摸到包块,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早就诊同时可能还有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上述症状有规律地出现,并可能因病情进展而加重。此外,随着病情进展,套叠的肠管出血,与消化液混合,宝宝则可排出草莓果酱一样的血便,甚至是暗红色的血水。此时如仍未就医,就很容易发展为肠坏死,进而导致腹膜炎,危及生命。
发生肠套叠如何治疗?急性肠套叠早期(发病24小时以内,或24~48小时但一般情况较好者),可由介入科医生进行DSA+超声引导(减少患儿所受射线量)精确定位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不用“开膛破腹”。
即从肛门将空气缓缓注入大肠中,维持一定压力,将套入肠管慢慢推回原处,如果不顺利,可以结合手法按揉复位,此治疗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对患儿损伤小,住院疗程短。
DSA+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术↑
需要提醒家长,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早期复位成功率为80%~90%左右,2%~4%有复发的可能性,如果拖得越久越难复位成功。
不开刀,解决小儿肠套叠问题!
手拉手医疗工程是一个公益性,阳光性的医疗项目
普及介入微创医疗技术
实现人类健康原装生活
让患者原装入院、原装出院
减少世界上残疾人数量
为医院打造:特色品牌科室
介入微创诊疗中心
疼痛微创诊疗中心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
卒中中心
为医院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资金设备技术服务运营服务
培训服务售后服务互联网+
介入小科赞赏